您现在的位置:>>通知通告

讲座预告:从朗德《临终遗言》诗的汉译看诗歌翻译中的变通

D:\窦学欣工作\讲座\陈国华\微信图片_20190524135907.jpg

【讲座题目】从朗德《临终遗言》诗的汉译看诗歌翻译中的变通

【讲座时间】2019年5月28日13:30

【讲座地点】主楼C501

【主 讲 人】 陈国华  教授

【主讲人简介】

陈国华,英国剑桥大学英语历史语言学博士,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陈国华教授的学术研究涵盖语言学理论、英汉对比研究、双语辞典学、翻译研究等领域;近年来翻译的著作主要有《大宪章》(Magna Carta,2016)、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An Illustrated History(《北京外国语大学图史》,2016)、《世界社会科学报告2010:知识鸿沟》(World Social Science Report 2010: Knowledge Divides,2012)、《剑桥大学:800周年肖像》(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n 800th Anniversary Portrait,2009)。

【内容简介】

《一位老哲人的临终遗言》是英国古典主义诗人朗德最著名的一首箴言诗,现有的14个中文译本无一不对原诗的形式或内容做了一些改变。译者对原作的改变,有道理的是变通,无道理的是误译。本文简要介绍朗德这首诗的背景,考证其原标题,从文法视角剖析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发现最受中国读者推崇的杨绛译本不仅将一首英雄四行诗变通为自由诗,而且实际上还借朗德之口,抒发了译者自己的处世哲学。杨绛这样做或许有其道理,然而原诗中朗德对自己生平的评判和对朋友的感激,却在翻译中遗失了。我们认为,英文格律诗最好译成中文格律诗,这样才能既传达诗人的意思,又体现原诗的音韵之美。本讲座分析朗德诗6个格律体译本的误译和音韵上的问题,探讨如何在不违背诗人的创作意图,不改变原诗基本意思和关键意象的前提下,通过对原诗中一些次要意思的变通,在译本中重建诗的格律,再现原诗的意境。

欢迎广大师生届时踊跃参加。

                                                                                               外国语学院

                                                                                             2019年5月24日

 


附件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