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动态

现代危机叙事高端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1年10月23日,由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现代危机叙事高端专题研讨会”在华北电力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腾讯会议线上同步直播。本次研讨会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王炳钧教授、于雷教授、陈榕教授、车琳教授、孙纯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廖望博士围绕“现代危机叙事”做主旨报告。参会嘉宾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贾涵斐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国荣博士、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康建刚、副院长刘辉、郑蓉颖、韩嫣、尹宇、桑瑞、张诗卉、王珏老师。本次研讨会由副院长刘辉主持,韩嫣、尹宇、桑瑞、张诗卉、王珏、国荣老师担任主旨报告主持人兼评议人。

华北电力大学院长康建刚老师致欢迎辞,对与会老师和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对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危机”主题,强调文学在危机叙事的重要功能,现代危机叙事专题研讨会的召开将对学科交叉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并宣布本次研讨会正式开始。

会议共计六位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王炳钧教授以“布克哈特的危机观”为题开启研讨会的主旨发言,由韩嫣博士主持、评议。王教授以瑞士十九世纪后半叶重要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的《世界历史沉思录》第四章为例讨论其危机观,论述了危机的历史作用、危机与传统秩序的关系、危机在野蛮与文明关系中的作用。王教授阐述了危机与和平、战争、暴力,危机与集体、个体意识的关联、危机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于雷教授的讲座题目为“《红死魔化妆舞会》中的阶级意识:基于《瘟疫与人》的公共卫生危机史考察”,由尹宇博士主持、评议。于教授基于《瘟疫与人》一书,重温了世界文明进程中公共卫生危机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塑形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自然界中的寄生关系与人类社会组织中的寄生关系进行类比和对照,凸出瘟疫对社会结构的再调整。随后,于教授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利用短篇小说《红死魔的面具》作为瘟疫叙事的经典案例说明瘟疫与人在阶级矛盾意义上的并置。

陈榕教授则以“《风险社会》:焦虑始于怎样的世界图景?”为题,对《风险社会》前两章内容进行文本细读,由桑瑞博士主持、评议。陈教授结合贝克本人的自反现代性理论以及鲍曼、吉登斯、拉图尔等理论家的观点,对贝克的风险社会论进行语境化解读,较为清晰地展现了贝克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揭示《风险社会》这部作品对21世纪当代社会的重要参考意义。

车琳教授在其“从诱惑到困惑—安德烈•马尔罗《西方的诱惑》中的文明危机意识”的主旨报告中,详细地论述了安德烈·马尔罗的文明危机意识,以及其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深刻认识和领悟。张诗卉老师主持、评议。安德烈·马尔罗在该作品中所表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青年知识分子的文明危机意识,对理解当今世界文明差异和冲突提供借鉴。

孙纯博士在“历史哲学与现代政治秩序的危机:科泽勒克论启蒙”为题的报告中深入探讨了法国政治思想家莱因哈特·科泽勒克的启蒙叙事及其背景、成因和起源,由王珏博士主持、评议。随后,他通过解读霍布斯、洛克、卢梭、席勒等人的思想文本,阐述了科泽勒克对历史事件与历史哲学的诞生之间的内在关联,并由此对现代市民社会的病理展开了细致的诊断。最后,孙博士厘清了《批判与危机:一项关于市民世界的病理研究》一书中的思想线索:道德与政治的关系、启蒙观点下的历史概念、“文人共和国”的乌托邦属性、现代国家的机理与隐忧,极具启发性和挑战性。

廖望博士以“英国科幻小说中的公共卫生危机叙事:疾病想象与群体焦虑”为题,系统地论述了其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随后,她以威尔斯的著作《时间机器》为例,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不同社会历史语境下作家对不同群体心理焦虑的关注,揭示城市空间结构对人的身体、精神状态的深刻影响,同时寄托自己对人类理想生活方式的忧虑。

各位专家的主旨报告和发言引发线下和线上学者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最后,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辉老师对本次专题研讨会进行总结发言。一是对与会六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和参会人员表示真挚感谢。二是从文学生产、外国文学中危机叙事的探讨、文学本身面临危机的反思以及为解决文学危机的尝试等方面凸显“现代危机叙事研讨会”的重要性。三是从历史哲学、文学、社会学和政治哲学等多维角度梳理与会六位专家对现代危机叙事的深刻反思和启示,即借助多元化的跨学科视角,考察文学的历史语境关联与建构性,以及与其他话语的交互影响,不断推动文学纵向和横向研究。

本次专题研讨会的圆满举办有利于推进我国危机叙事研究,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助力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


撰稿:庹陈凤



附件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