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动态

外国语学院举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给我们哪些启示”学术讲座

2024年12月1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主C606举办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教授赵蕾莲作题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给我们哪些启示?”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辉主持。

赵教授根据迄今为止她本人关于弗洛伊德的翻译与研究成果,提炼了对学院三个专业方向的同学们有启发的报告重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世纪之交德语文学的互动关系、精神分析语言学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首先,赵教授指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但是德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石,而且也为许多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作家所吸收,丰富和深化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著名德语现代诗人里尔克。里尔克在其长篇小说《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手记》中多次描写了主人公布里格幼时的恐惧及其对成年的影响。赵教授指出,这种描写背后,隐含的是作家敏感天性的自我体验和感悟,验证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主张的理论。由此得出,里尔克吸收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概念,在作品中对情欲、梦境、精神病症的描写与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同时,以里尔克为代表的世纪之交的德语文学创作,也参与了心理学知识的建构,揭示并填补同时代心理学研究中的局限和盲区。随后,赵教授介绍了弗洛伊德引用的《大不列颠词典》中描述汉语特点部分、章士钊对其谬误的更正及其与弗洛伊德的通信,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进行对比。通过列举弗洛伊德论著早期译者高觉敷与章士钊创造性翻译的实例,对比了文内补偿和文外补偿两种翻译技巧,让学生们了解了翻译的基本原则、策略和技巧。最后,赵教授总结民国时期弗洛伊德翻译的特点。

刘辉院长针对讲座内容进行点评。刘辉院长指出,赵蕾莲教授的讲座内容本身采用了某种“归化”策略,深入浅出。讲座内容可谓为外国语学院同学们量身定做,对在场的同学们很有启发。在讲座的交流与提问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讲座最后,刘辉院长对赵蕾莲教授为外院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她指出,本次讲座不仅为同学们拓宽了研究视野,也为同学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启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赵蕾莲简介:德语系教授,博导,德国洪堡学者,北大文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德语文学、德语文史哲、社会学和精神分析领域经典著作汉译与研究。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参与一项国社科重大项目、主持两个国社科一般项目、两个洪堡基金会项目,多个校级年度重大项目和双一流项目,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12部,在《外国文学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和《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其中6篇被人大书报复印中心的《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境外发表论文十余篇。专著《德国作家让·保尔幽默诗学与幽默叙事研究》获本校“2022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获2020和2021年度北京市优秀本科论文指导奖。


图文:王珏

初审:郑蓉颖

复审:马冬

终审:郑 凯


附件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